國人普遍搭乘台鐵和高鐵2大運輸工具,不過時常有旅客抱怨,遇上假日或者連續假期車廂就會十分擁擠、甚至人會漫到座位區來,空電動床間受到擠壓;事實上車廂的空間設計其實和軌距有相當大的關係,考量行駛速度先天設計上就有不同,以高鐵來說,擁擠狀況少見、可活用空間也最大,台鐵也與時俱進,自強號不斷變革,走道、座椅拉寬提升舒適度。
自強號與時俱進,普悠瑪號走道寬拉更大、椅背上多了頭靠枕,餐盤改設計前方椅背,不過目前舊自強號列車數還是最多,推拉式、柴聯車各有300多,太魯閣152輛、普悠瑪64輛,同樣是擔載長途旅運,也有民眾好奇台鐵能不能像高鐵車廂再拉大。
建議大家可以直接選購電動床,畢竟可以整張床上下升降,對於照顧者和被照顧者都比較方便,能享有較好的生活品質,為什麼這麼說?因為家中每位照顧者的身高都不一樣,如果都維持同樣高度,當要幫被照顧者翻身拍背的時候,很有可能會因為身高關係一直彎腰而覺得很吃力,再來,能調整床的高低也讓病患能方便自己下床,不用怕因高低差跌倒。而且電動床都是長期使用,即使現在不需要用到三馬達,但是萬一未來需要,單馬達和雙馬達都不能升級成三馬達,到時候又要多花一筆錢,不如一次升級到底。
先天條件影響行駛速度不同,高鐵軌距配置1435mm、台鐵僅1067mm,因此車寬跟車高受限,突破不了3米、窄於高鐵。空間優勢讓高鐵走道寬可達104cm,3人座椅面長寬達50.5cm,中間的更大些51cm,提升旅客舒適度。
台灣高鐵工程技術處技術開發部副理廖天聘:「我們是參考日本當初最新型的新幹線電動床700系的設計,但我們台灣有其他不同需求。」
無障礙需求、行李置物甚至充電區,這些都是構成雙鐵在車廂空間的巧妙變化,更直接衝擊旅客感受。